艋舺服飾商圈⎢極力轉型的服飾產業

萬華古稱艋舺,是台北發展最早的地區。其悠久的歷史、豐富的產業連結了宮廟信仰、在地美食及特色文化,發展出屬於萬華的在地特色。臺北市近年積極推動「無圍牆博物館」,正是透過推展地方文化及在地特色,讓民眾充分體會「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博物館」的文化富足感。這就是獨樹一格的萬華常民文化生猛力,我們希望能透過實體活動,將常民文化的感染力向外傳播、向下扎根。

圖:2023年艋舺生活季透過甜品讓大眾認識不一樣的艋舺(圖片來源:高徹会社 Goldchet & Co.)

 

台北市艋舺服飾商圈坐落於龍山商場後方,以萬華區大理街為中心,商圈範圍擴及西園路一段、和平東路與萬華車站一帶。全臺知名的艋舺服飾商圈是來到萬華必逛的成衣批發大街,這裡也是來自全台各地批客們批發各式服飾的大本營。

艋舺服飾商圈的形成是因艋舺是臺北最初優先開發的地區之一,加上鄰近萬華火車站,交通往來便捷促成交易方便,久而久之便默默形成了一大成衣市集。在商圈興盛時期,這裡曾有高達近2千家的服飾店面,並且從設計、打版、生產、行銷一貫作業,品質和價格在全世界都極具競爭力。後來因貿易自由化、競爭商圈興起,加上時代變遷,艋舺服飾商圈現在僅存約2~3百家店,但單就商圈內店家密度依舊十分可觀。

艋舺服飾商圈大約從1956年左右開始有成衣加工廠聚集,據點以大理街和西園路二段較多。1976年成衣業成為這個區域的主要產業,並於1988年達到巔峰。目前現存的店家約2~3百家,販售的服飾包含成熟女裝,這部分約佔店家比例的80%。另外一部份是團體服的訂製以及童裝,這區域的男裝販售比例越來越少,販售的商品也逐漸與五分埔的成衣有所區別。

商圈於2001年成立促進會,同一年度經濟部商業處進行輔導,主要為改進行大理服飾街徒步區的改造工程,包括路面的改善,綠化做業、將街燈增添藝術、綠化、三角公園廣場整建、十二號公園停車場及萬華行政大樓的建設等。商圈積極去爭取能夠擁有龍山寺捷運站的出口與通路,讓旅客和消費者進入商圈能夠有更便捷的道路。同時商圈也自行創作「MOGA」作為商圈識別系統,成為少數有明確識別意象的地區。

萬華地區在形象上總會讓人有所卻步,這也是這幾年各方組織都想極力轉變的地方。因此,艋舺服飾商圈也投入相當多心力在協助扭轉,透過各種活動、介紹及體驗讓人對於萬華有更願意親近體驗其美好的地方。

圖:艋舺服飾商圈於2023年夏天推出「艋舺綠衣夏」活動,宣告艋舺的服飾業走向低碳印花的新紀元。

(圖片來源:艋舺綠衣夏活動主視覺 / 幾間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