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覽城中⎢台北城中巡禮

臺北府城,是清朝在臺灣最晚興建的城池,由東門、南門、小南門、北門、西門圍成一個行政聚落,昔稱「城中」。城中的商業機能屬於在地型消費,也就是滿足城中區域內上班族的需求,主要集中在北門至西門區域之間,至今仍是如此。

城中的商業區域以臺灣省城隍廟為中心,發展出民生消費型態的「城中市場」、「榮町商店街」,及專業消費型態的「沅陵(皮鞋服飾)商店街」、「中華路影音電器街」、「北門相機街」及「重南書街」。這樣的發展脈絡,類似日本江戶城的「城下町」(指城內的商業聚落),也就是今日東京車站前的「丸之內」。(請參考台北城中互動地圖

圖:台北城中互動地圖(圖片來源:高徹会社 Goldchet & Co. / 幾間設計)

但是,廣義的「城中」並不限於上述的「城下町」,其實還包含城外的「下町」(指城外的商業聚落)。日治時期,臺北城牆拆除,沿著北門築成北三線路,也就是今天的忠孝路。忠孝路往東,拓展了臺北城中的發展,形成了城外的一個「下町」文化商業聚落。

這個「下町」區域,以「八德資訊商圈」為核心,囊括周邊的三創生活園區、光華商場、建國啤酒廠、華山園區及臺北科技大學,在臺北市政府的推動下,形成「大光華商圈」。不但是臺灣資訊零售業的經濟核心,也是臺北市都市計畫中,城中西區門戶向東連結創意產業廊帶的起點,堪稱臺灣的「秋葉原」。

上述「城下町」及「下町」的生活圈發展結構,使得國民政府來臺後,於民國46年將兩區合併為「城中區」。直到民國89年改制,再與古亭區合併為今日的中正區。